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
 > 学生工作
“美好邢若情,携手共进步”
——数信学院2019级数学专业袁文冰三月援疆日志
发布时间:2022-04-20  查看次数:
援疆,是一种使命,也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情怀。
在大三下学期,作为师范生的我终于到了顶岗实习的时候,因为偶然的机会,我可以到新疆实习,就向学院做了来新疆实习的申请。支援祖国西部,我想,这是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向往的事情,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。
美好援疆,向美向好
来疆前,对援疆怀揣一份美好的期待,对自己的选择也持一份美好的肯定。这一种美好,是伴随着火车的轰鸣与台特玛 湖景色的交辉相映,这一种美好,是来自邢台市邢台学院不同院系的12名实习教师在几千公里的若羌县的若羌中学欢聚一堂,这一种美好是与若羌县这个边陲小镇结识不解之缘,这一种美好,是在若羌县中学遇到“你”、“我”、“他”。
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若羌中学,我给援疆实习工作和学校发展起个名字,叫美好邢若,携手共进。这既是表达着我希望这里能让我经历一段美好的岁月,遇到美好的人和事;更是在鼓励自己在这段美好的经历中向美向好,磨砺品行。美好的事业,需要美好的品格来进行。
好,有三种境界,一重是“真”好,待人真诚,做个真实的人;二重是“善”好,与人为善,舍得给予;三重是“美”好,能自律,能牺牲。援疆实习路上,我们12人组建了一个美好的大家庭,彼此温暖。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勉励,在向美向好的路上,我们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,坚持下去再坚持下去。
美好援疆,创造美好
3月24日,怀揣对新疆的小期待,坐上了石家庄飞往库尔勒的飞机,中午12点就抵达了新疆。下午,坐着学校来接的车到达了此次援疆的目的地——若羌县。400公里的车程,穿过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跨过蜿蜒的若羌河,最终与邢院的兄弟姐妹相聚。一下车就看到来自邢台的带队老师王雅婕老师和另外11名同学,他们拉着条幅,热烈地朝我挥着手欢迎。一路的路途的舟车劳顿,新疆夜晚的阵阵寒风,在下车后看到了这样暖暖的一幕,一股幸福感瞬间涌上了心头,这一路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值得。
3月26日,余校长与我们12名实习第一次见面,给我们上了实习老师的“第一培训课”。如灯塔般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,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任务。
3月27日,集体备课。老教师悉心指导,学生们活泼可爱又礼貌。
3月28日,开始了若羌中学的第一堂课。人生有很多第一次,我们也不例外。第一次备课,第一次去以教师的身份去听一节课,第一次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上一节课。种种体验都让我感受着身为一名教师的不易,但当看见学生那求解的眼神,对知识的“大大问好”对“新老师”的期待,彷佛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,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心与心对上了暗号”,属于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暗号。
夸美纽斯说过: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向阳而生,或许对于一个老师来说:真正给予我们的阳光的就是充满活力的学生,纵使疲惫不堪,学生也能给我们很多的‘“惊喜”,上课写的小纸条、同学之间的窃窃私语、伙伴之间的眉来眼去、晚自习期间的默默发呆,还有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态度、脸上洋溢着的甜甜笑容,都成了实习生活中的一抹风景,丰富着我们实习生活,书写着我们的人生。
美好援疆,携手美好
初来若中,这里还有来自邢台的21位前辈,他们来自不同中学,最后汇聚到可爱的若中,在这里发光发热。跟着他们学习,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援疆人无私奉献,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。
侯瑞静老师,邢台市第八中学的语文教师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于2022年,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和嘱托,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,跨越千里,从邢台来到若羌开展为期3年的支教生涯。
侯瑞静老师说,“从太行山脉到阿尔金山山脚下,从七里河畔到新疆若羌米兰河边,援疆和圆梦,把相隔几千里的河北邢台与新疆若羌县紧紧连在一起,将两地素昧平生的人联结到一起,结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。我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,不畏艰难、勤奋工作、锐意进取,为了边疆的教育发展,为了若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全力奉献,无怨无悔。”
 
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,无愧于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身份,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,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,每一位共青团员,每一位共产党员去尊重、去学习。
美好援疆,热爱美好
每个晚上,想着坐在教室里渴望着学习的孩子们,我都会感到援疆事业是多么重要;祖国的边疆,是多么需要每个公民都能为她出力,是多么需要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。是的,只有当你亲自来到了这片土地,你亲自看到了这样的情景,你才会有多么热爱这片土地,你有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,你也才会有多么珍爱这群可爱的孩子,才会激发你无穷的力量,激发你藏在你内心无限的美好的感情,你才会发自肺腑地说:援疆事业,美好而神圣。

 

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       
2022年4月20日